今年以来,铜仁市碧江区以“铜心向党·碧江有我”品牌为统领,聚焦“品牌创建、强村富民、四安家园、商圈党建”重点任务,纵深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。
聚焦“品牌创建”,抓出党建特色。
(资料图片)
品牌统领。聚焦提能增效,以强政治功能、强班子建设、强党员素质、强作用发挥、强要素保障,争发展先锋、争改革先锋、争担当先锋、争服务先锋、争奉献先锋“五强五争”为抓手,积极开展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等创建工作,推动“铜心向党·碧江有我”党建品牌创建走深走实,以党建“软实力”助推碧江经济社会“硬发展”。
分类施策。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、重点工作抓创新、难点工作抓突破,拟定《关于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城市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,农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机关抓模范机关创建,国企、中小学、医院抓提质增效,非公抓创新发展,易地扶贫搬迁抓“四安家园”建设,有效实现党建工作精准分类、全域提升。
示范创建。深入推动建设“一乡(镇、街道)一品牌,一村(社区)一亮点”,探索多元活动载体,积极打造“红动锦江·全民志愿”“书香碧江”等特色活动品牌,建成区级示范点34个,2023年老麻塘村入选全国1000个村典型案例。同时积极提炼经验做法,2022年,《碧江区制定到村任职选调生“十个一”跟踪培养措施》《碧江区着力打造“首善碧江·新锋领航”党建品牌》在“贵州组织工作动态”刊载。
聚焦“强村富民”,夯实农村党建。
强化区级统筹。成立“强村富民”行动工作专班,拟定《碧江区“强村富民”考核实施方案》,将102个村(社区)考核划分为示范引领村(社区)、发展突破村(社区)、夯实基础村(社区)、薄弱提升村(社区)四类,分类别制定年度目标。
强化平台统筹。成立区乡村产业发展(集团)有限公司,市场化、公司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完成第一批村级固定资产资金投入到乡村产业集团,涉及产业项目165个、资金18371.26万元。
强化资源统筹。积极争取资金项目谋划申报,2023年申报获得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2个,获得资金1018万元。抓好集体闲置资产盘活利用,盘活资产项目7个,折合资金30914万元。整合8323.3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10个村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共1000万元。
聚焦“四安家园”,构建治理格局。
聚焦社区治理。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、物业企业、业主委员会人员“交叉任职”“双向进入”,建立打角冲“锦江红管家”集成化管理、矮屯“红色物业520”工作机制、响塘龙“红色物业365”服务模式等示范点。
聚焦网格管理。选优网格员27人,推进组织网中建、事在网中办、法治网中宣、隐患网中排、困难网中帮、平安网中享“六在网中”治理模式,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。
聚焦就业帮扶。开发大数据就业创业平台,精准提供用工信息3万余条,与东莞市签订《稳岗就业协议》,组织搬迁群众培训25041人次,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2112户27567人。
聚焦服务保障。开展助学、助残、助困、助医四助活动,提升“身安”归属感。聚焦文化建设,培育特色文艺队伍14支,挖掘社区文艺骨干50余人,通过开展文体活动,有效丰富群众精神生活。
聚焦“商圈党建”,续航“商圈红帆”。
落实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。组织召开中南门基层党建联席会议,推动市古邑集团、区市场监管局、锦江街道、江宗门社区等25个部门(单位)建立共建共商机制,完成商户走访、人才服务、文体活动、志愿活动等服务清单60项。
积极搭建暖心平台。动态排查86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,组建2个货车司机流动党支部,建设暖“新”驿站、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40个,让新就业群体在外也能找到家。
建立关爱保障机制。全区11家职能部门推出心理咨询、法律援助、健康体检、维护职工权益16项专属“政策服务包”,提供关心关爱、解决诉求140余人次。强化身份认同和榜样激励,评选“最美货车司机”2名,“最美劳动者”77名。(铜仁组工)
标签: